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焦点图> 正文
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 未来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办?
2021-10-19 09:45:27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姗菲

8月13日,在贵州省锦屏县钟灵乡钟灵村,村民在整理香芋南瓜。

10月18日,在宁波舟山港北仑三期集装箱码头,一艘货轮在装卸货物。

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接受记者采访,回应热点问题。

我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如何看?

魏建国:这个成绩很不错,这是国家综合运用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全力构建“双循环”格局的结果。从全世界范围看来,中国取得这个成绩非常不容易。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成绩可以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西方国家虽然克服了疫情,但也没能取得像中国这样的成就。

在全球疫情之下,中国今年以来外贸基本面持续向好,原因何在?

魏建国: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2.7%。取得这一亮眼的成绩主要因为:第一,中国是一个超大市场,这一超大市场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明显。第二,中国成功控制了疫情,很早就开始复工复产,相比其他国家,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生产链和供应链。第三,现在有很多东南亚市场的订单,也逐渐回流中国,这主要也是完整的生产链在发挥作用。

随着全球疫情防控整体改善,未来出口增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魏建国:很多人认为上半年最大的亮点是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可能到了下半年就不会出现这样高水平的发展。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外贸还会保持逆势增长的态势。

首先,随着疫情的变化,纺织品、家电、体育用品等消费品的需求并不会减少,反而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因为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产业链供应链恢复较完整,其他一些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并没有完全恢复,这个时间段对我们非常重要,因此明年仍然利好外贸;

第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成为推高我国进口值的重要因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一时的;

第三,中国出口的商品正在进行转型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产品转型,这其中民营企业发挥了很大作用。

新冠疫情以来,消费受到冲击,至今未能完全恢复元气,提振消费重点在哪儿?

郭丽岩:未来有望支撑消费稳定恢复,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是传统消费。在疫情期间,我们在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到目前为止,基本民生消费是消费当中的稳定器,一直处于比较旺盛的状态。

我们现在出台了一系列提升和刺激消费的措施,如智能家电更新换代,渠道下沉,进一步辐射三四线地区及农村市场,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第二是新兴消费。新兴消费虽然目前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中占比不高,但绝对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增长亮点。疫情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线上消费成为普遍接受的一种消费模式,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线上消费会成为生活中重要的方面,比如智能化市场已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像在线医疗、在线健身、在线办公、在线观影等,已经跟生产生活密切关联在一起,所以新兴消费是未来提振消费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三,虽然我们常说的消费指的是食物和服务,但也要关心消费背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中提到要加大力度推广普及信息消费的基础设施,在“十四五”时期相关的一些重大工程也与此相关,所以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将会是提振消费很重要的支撑。

综合这几个方面来看,我认为消费后劲还是比较足的,展望中长期,消费稳定恢复的态势是比较明显的。

魏建国:应当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蓬勃发展的电商经济在挖掘消费潜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正在摸索的社区电商,可以满足消费者碎片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带动农村市场消费升级。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消费是其中重要因素。提振消费,还要打通影响“双循环”的堵点。现代物流还存在短板,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虽然已经通过努力降到13%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偏高,这会加大消费者的成本压力,从而影响消费。

如何在疫情当中既做好疫情防控,又能打造一条个性化、数字化、便捷化的消费产业链,尽量降低消费成本,这条路还在摸索当中,我相信明年会摸索出更好的消费经验。

本专栏图文均据新华社电

版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福州市委员会 中国国际商会福州商会 闽ICP备09009781号 公安备案号:3501040235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