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振渔1号”海上养殖平台。本报记者 叶义斌摄 罗源菌菇产业。本报记者 林双伟摄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一年来,福州围绕构建多元共兴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色现代农业等发展,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24.48亿元、增长8.4%,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不断显现。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24.48亿元,居全省首位; 136家工业龙头企业累计新增产值1199.6亿元,大龙头、大集群、大产业挺起经济高质量发展脊梁; 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创下新高达56.5%,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不负春光与时行,砥砺奋进谱新篇。过去一年,福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的殷殷嘱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发展答卷。 当下的福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速推进,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汇聚起磅礴之力。 强龙头聚集群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春至榕城,产业发展新意盎然—— 由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清下线,宣告亚洲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在榕下线;福建申马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年产20万吨环己酮项目建成投产,“千亿园区,亿吨大港”呼之欲出……一个个捷报奏响春日奋进曲。 制造业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一年,福州以园聚链、以链集群,五大千亿产业集群、16条产业链集聚发展、优化升级,共绘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美好图景—— 江阴港城经济区围绕中景石化、万华化学等龙头企业,填平补齐产业链条,奋力打造原料互供、内部循环、链式发展的千亿级化工新材料集群; 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部件、光学器件,着力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构建以京东方和冠捷科技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努力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园; 闽侯青口汽车工业园区依托福建奔驰、六和机械等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建设中国东南汽车城…… 一条条产业链强筋壮骨,一个个集群日益壮大,质量优、效率高、动力强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加快构建。 2021年,福州坚持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深入开展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行动,打造千亿园区、五百亿园区各4个,信息技术、光电、生物医药、氢能源等4个产业集群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强引擎添动能 推动服务业高品质提档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6397.6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56.5%,创历史新高。 纵览福州经济发展图谱,在占据“半壁江山”的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势头强劲,尽显新活力—— 一年间,物流业正加速崛起为福州经济新增长极。 连江现代物流城内,大开发、大建设热潮涌动。这里将建成海丝国际物流通道门户,大力培育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新能源等产业,福州北翼千亿产业新城蓝图就此铺展。 2021年,福州成功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物流业增加值达646.77亿元,同比增长15.8%。 一年间,会展业正快速成长为福州经济发展新引擎。 去年3月,福州举办首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成为疫情后全国首个大型跨境电商专业展会。3天超6.2万名专业客商到会采购,意向成交金额35亿美元。 首届中国(福州)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一炮打响,老牌展会“5·18”风华正茂……2021年,福州共举办展会活动52场,展会规模约1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7%,东南会展高地强势崛起。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影响一个地方的产业结构层次和经济竞争力水平。福州在打造新亮点同时,也在诸多领域实现新突破。 2021年,全市外贸进口、出口、进出口总额分别突破1000亿、2000亿、3000亿三个大关,对外经贸势头迅猛;全市网络零售额1019.7亿元,增幅为近4年最高,吸引京东、腾讯、快手等龙头来榕布局电商产业;推进平台经济(企业)项目321个,实现纳统销售额2720.83亿元,自2019年以来,福州平台经济连跨两个“千亿”阶梯。 强品牌促集聚 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升级 现代化之风劲吹,制造业、服务业万象更新,在田间地头,现代化也让土里“长”出的福州特色农业结出硕果—— 去年,福州水产、畜牧、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竹木花卉等七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2400亿元;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达10年来最高。 智慧种养成为田间地头的新风景。 在罗源起步镇,企业通过在菇房安装感应、监控等传感器,让物联网“指点”菌菇温湿管控;在永泰丹云乡,“金蛋工程”厂房里五层高的鸭笼整齐排列,上料、供水、清粪均实现自动化;在闽侯大湖乡,3万头仔猪住进“精装修”猪舍,生产数据自动收集,为防疫提供依据…… 2021年,福州新建设施农业2183亩,生猪、蛋禽养殖规模化率超90%、位居全省第一。 集群发展成为特色产业布局的新趋势。 纵观福州农业版图,全市已形成罗源上长治村等81个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专业)村镇“微型经济圈”;闽侯白沙镇等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18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 点线面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一个个“圈”,圈出了福州农业从“单打独斗”向优势区域集聚的趋势。 品牌打造成为农产品推广的新常态。 借助展会节庆活动,越来越多本土特色农产品彰显更大影响力——茉莉花茶文化节让更多市民、游客品茶爱茶;渔博会让福州鱼丸飘香全国;农民丰收节(福清)主会场活动上,网红农民直播带货,帮福州“土产”在异乡“圈粉”…… 2021年,福州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2个,福州茉莉花茶连续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十强”。 做足“四篇文章” 高起点培育经济新增长极 一二三产高歌猛进,2021年,继续带着万亿GDP体量奔跑,福州如何跑出新精彩? 立足优势、放大优势,不断创新和突破,做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篇文章。 一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2021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预计突破5000亿元。121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创新企业名单,居全省首位;99个项目入选省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名单,居全省首位;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行,“峰会效应”持续释放,数字福州国际品牌建设步履铿锵。 一年来,海洋经济涌起新潮—— 全年超额完成投资554.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1.3%。2021年,185个“海上福州”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吹响了向海而兴的新号角。 宏东远洋渔业产业园等28个项目竣工投产,榕东冷链物流园等24个项目开工建设……蓝色浪潮涌动,“海上福州”国际品牌进一步打响。 一年来,绿色经济生机盎然—— 福州积极开拓“增量”,探索新路:全国首个“碳中和”园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打造全产业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创新林业碳汇价值实现形式,落地首笔个人林业碳汇贷款; 改造“存量”,谋求转变:在“数字·绿色”技改行动中,实施165个重点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增长10.2%,绿色转型蹄疾步稳。 一年来,文旅经济红红火火—— 2021年,全市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数8958.87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719.48亿元。世界遗产大会、海丝国际旅游节相继举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得到海内外嘉宾的赞许;擦亮古厝、温泉名片,第十二届福州国际温泉旅游节举办,历史文化街区“火”起来,闽都文化国际品牌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