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事法律 > 预警信息> 正文
美欧贸易协议:表面共识难掩深层矛盾
2025-08-11 17:29:4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翁莉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5日表示,欧盟决定暂停原定于8月7日生效的对美关税反制措施。另有欧盟高级官员表示,欧盟仍保留重启反制措施的选项。在美国宣称的“关税大限”前夕,美欧宣布达成贸易协议。这份仓促达成的政治文件,表面为跨大西洋贸易带来暂时稳定,实则暴露出双方深刻的结构性矛盾与欧盟内部的分歧,其影响超越经济范畴。

据央视新闻报道,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直言,美欧贸易协议严重失衡并损害欧洲利益。美国对欧盟输美商品统一征收15%关税,涵盖汽车等核心工业品。欧盟还单方面承诺增加在美投资6000亿美元、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及购入美国军事装备。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15%税率是“最佳结果”。

对此,各国反应不一。德国态度务实,德国总理默茨强调协议“避免了对德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沉重打击”,特别指出汽车行业关税从27.5%降至15%的实质利好,其背后是德国汽车业占对美出口额22%的现实考量。法国爆发激烈批评声浪,法国总理贝鲁将签约日称为“黑暗的日子”,斥责欧盟选择“屈服”;法国农业组织警告,欧盟对美国工业品实施零关税将使农产品首当其冲。中小国家陷入两难困境,爱尔兰总理马丁以“谨慎行事、考虑大局”解释妥协立场;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则直言协议“比英美贸易协议更糟糕”,反映中东欧国家对系统性依赖的警惕。

北京外国语大学崔洪建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协议是双方基于眼下考量仓促推出的“政治成果”。欧盟急于规避美国可能施加的30%高额关税,而美国则意图以此作为对华经贸博弈的筹码。这种仓促导致协议缺乏细节约束,双方旋即出现关键条款的公开解读冲突:从药品关税豁免条件、钢铁配额制度到天量采购承诺的可行性,美欧均各执一词。欧盟委员会明确表示,采购承诺属企业商业行为,其作为公共机构“无法保证”。美国白宫则宣传其为“巨大胜利”。

欧盟为何接受这一协议?专家普遍认为,问题根源在于欧盟对美安全依赖的深层焦虑。若在关税问题上与特朗普政府强硬对抗,导致贸易冲突升级,特朗普可能在援助乌克兰、北约存续等安全议题上施压,而欧盟可能“无力还手”。这种依附使其在谈判中自缚手脚,本质是地缘政治现实下的无奈选择。

金融市场虽因确定性回归短暂上涨,但长期阴影未消。彭博经济研究指出,新税率虽低于威胁值,仍远高于2024年底美国对欧1.5%的平均税率。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正负影响大致相抵,但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估算欧盟GDP可能因此下降0.2%至0.8%。更深远的影响是破坏了规则,特朗普以边缘政策施压成功,高关税工具被重新包装为“合理选项”,多边贸易规则基石遭受进一步侵蚀。

从欧洲的角度来看,美欧贸易协议暂时停止了贸易战,却未能掩盖大西洋两岸深刻的利益错位。欧盟在安全枷锁与经济自主间的艰难平衡,以及成员国间的利益诉求差异,无不预示围绕协议落地的博弈才刚开始。或许我们可以从彭博新闻社网站刊发的评论中体会:“该协议是美欧关系的一个分水岭,可能会在关税生效后很长时间内持续产生影响。”


版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福州市委员会 中国国际商会福州商会 闽ICP备09009781号 公安备案号:35010402351003